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北美卡洛爾學會將在今年10月盛大慶祝 《愛麗絲漫遊奇境》出版150周年

http://www.nytimes.com/2015/01/16/arts/design/a-girl-turns-150-and-fans-take-note.html?_r=0

A Girl Turns 150, and Fans Take Note

《愛麗絲漫遊奇境》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以下簡稱《愛麗絲》) 的第一位中文譯者趙元任先生 (先生譯為《阿麗思漫遊奇境記》) 是終生不渝的愛麗絲迷,他長女趙如蘭在198231寫信給親友報告父親224逝世的消息時寫道:
「他本來已經訂好了今年2月初要到紐約去參加Lewis Carroll研究會的年會。(L. C. 是阿麗思漫遊奇境記的作者)。」
以上女士的資料有些需要補充與更正。「Lewis Carroll研究會」全名是北美卡洛爾學會 (The Lewis Carrol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簡稱LCSNA),是美國一個非營利組織,專以研究路易斯‧卡洛爾 (Lewis Carroll,本名查爾斯‧勒維奇‧道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 的生平與著作為宗旨。該會成立於1974年,會員涵蓋澳洲、巴西、加拿大、德國、以色列、日本、荷蘭、蘇俄、瑞典、英國等國,每年開會兩次,還出版《騎士》(The Knight) 期刊,是英國卡洛爾學會 (The Lewis Carroll Society1969年成立) 以外的重要卡洛爾研究中心,先生是該會的會員。
先生準備參加的年會,根據我向北美卡洛爾學會查詢的結果,其實不在2月初,而是128-30日,地點在紐約的摩根圖書館 (The Pierpont Morgan Library),主題是紀念卡洛爾誕生150周年 (Sesquicentennial of Dodgson’s birth),還遠道從英圖書館 (British Library) 借來卡洛爾的《愛麗絲》手稿本展出。2015年又逢《愛麗絲》出版150周年,該會約自2010年起便在籌備盛大慶祝。
美國和《愛麗絲》的淵源並不亞於英國。《愛麗絲》在1865年年底出版的時候,美國讀者幾乎和英國讀者同時享受到閱讀這本童幻名著的樂趣,甚至嚴格而言,《愛麗絲漫遊奇境》的第一版是在美國發行,而不是一般認為的英國。《愛麗絲》第一版原來交由英國麥米倫 (Macmillan) 出版社印了2,000冊,但為該書插畫的約翰‧田尼爾 (John Tenniel) 認為品質太差,卡洛爾於是決定收回重印,作廢的版本後來賣給美國紐約的阿普頓 (Appleton) 出版社出版。英美兩個版本除了出版社不同外,裝禎都相同,也同樣註明是1866年出版。這個當初認為是回收品的美國初版如今已變成珍版書,售價高達17萬美元,約合台幣510萬元。
北美卡洛爾學會預定在2015108-10日在美國紐約大學 (New York University) 舉辦研討會,主題是「愛麗絲150:慶祝『奇境』」(Alice 150: Celebrating Wonderland” ),重點則是「通俗文化中的《愛麗絲》」(Alice in the popular culture)。除了研討會,紐約市還有以下的活動:
  1. 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 舉辦「卡洛爾100誕辰紀念活動回顧展」。該紀念活動在1932年舉行,當時已80高壽的愛麗絲本人應邀渡海出席。
  2. 紐約大學展出「《愛麗絲》仿擬作品和《愛麗絲》短暫作品」(Alice parodies and Alice ephemera).
  3. 摩根圖書館及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and Museum) 展出卡洛爾和《愛麗絲》的重要資料。
  4. 紐約表演藝術公共圖書館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for the Performing Arts)展出「舞台上的《愛麗絲》」(Alice in Performance) 包括戲劇、舞蹈、音樂等。
  5. 紐約表演藝術公共圖書館同時也放映《愛麗絲》影片。
  6. 蘇富比公司(Sotheby’s)將展出迪士尼的《愛麗絲》影片資料。
  7. 紐約最高級的古德曼百貨公司 (Bergdorf Goodman’s Department Stores) 初步同意展出以《愛麗絲》為主題的櫥窗。該公司在2009年聖誕節的《愛麗絲》窗飾受到《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的好評。
  8. 格羅里埃俱樂部 (The Grolier Club) 展出各國《愛麗絲》譯本,暫時名為「世界奇境中的愛麗絲」 (“Alice in a World of Wonderlands” ) ,展出時間從2015915日到1121日。展出品約170件,其中包含世上僅存23本的1865年初版之一,還有約100本翻譯本初版(或是早期版)。就我所知,其中包含趙元仁先生的1922年初版。
  9.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有意展出《愛麗絲》相關照片。
  10. 漫畫及卡通藝術博物舘(The Museum of Comic and Cartoon Art)將展出愛麗絲漫畫書。
  11. 美國紐約理工大學林肯中心校區 (Lincoln Center campus of New Y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的展出主題尚未確定。
  12.  其他美術音樂活動洽商中。
除了展覽與活動之外,北美卡洛爾學會還在編撰一本書,名為《翻譯中的〈愛麗絲〉》(Alice in translation)


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

譯者 許瑞宋: 再談黃燦然譯《小於一》

譯者 許瑞宋: 再談黃燦然譯《小於一》

As failures go的翻譯


 
2015年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和鍾漢清先生及譯者許瑞宋先生的一場論譯。216日鍾先生介紹先生討論黃燦然先生《小於一》的翻譯貼文,並指定我「正譯」。許先生文中說:

內文第一句「*跟一般失敗比較,*試圖回憶過去就像試圖把握存在的意義」便使我覺得費解。這句話原文是「*As failures go*, attempting to recall the past is like trying to grasp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我不明白為什麼「As failures go」會譯成了「跟一般失敗比較」。

為了瞭解完整的意思,我在網路上找到原文和譯文的下文:

As failures go, attempting to recall the past is like trying to grasp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Both make one feel like a baby clutching at a basketball: one's palms keep sliding off.               

跟一般失敗比較,試圖回憶過去就像試圖把握存在的意義。兩者都使你感到像一個嬰兒在抓籃球:手掌不斷滑走。[黃燦然譯]

我很快提出改譯建議:

回想過去和把握存在的意義,兩者都像嬰兒抓藍球一樣,往往力不從心,注定失敗。

這個翻譯引起了兩極的反應,許先生說:「這兩句併譯確實較佳。」鍾先生則認為「我主張一句一句譯,不要將兩句譯成一句。」我之所以兩句倂譯,主要是避開翻譯上的缺陷:原文有兩個比喻 (is likefeel like)和三個含有「試圖」意思的詞(attempt to, trying toclutch at),譯起來會有拖泥帶水的感覺。合併後只剩下一個比喻(),猶猶豫豫的「試圖」都刪除了──中文原來就沒「試圖」這種用法,事情成不成功要看後文;但英文對於沒達到目的的動作,習慣上都會用「試圖」預告。

後來我還是依照「一句一譯」的原則重譯,鍾、許兩位也提出他們的譯法:

試想去回憶過去,猶如試圖去把握存在的意義,通常都徒然。這兩嘗試,都會讓人感到像個小孩在運籃球,難以控球。[漢清改譯]

試圖回憶過去就像試圖掌握存在的意義,兩者均使人覺得自己像嬰兒嘗試抓住籃球:手掌不斷滑走,注定徒勞無功。[許瑞宋改譯]

回想往事和思考存在的意義一樣,往往力不從心。做這兩件事的感覺就像是嬰兒抓藍球,想抓卻抓不牢。[張華改譯]